北倚济钢产线原址、紧邻济南东站,南拥青翠鲍山、映月湖面,叔牙封地,攀龙故居,水城交融,烟岚相应。站在济钢创智谷孵化基地楼顶的空中花园,济南东部经济发展的勃勃生机和钢城美景尽收眼底。初秋之际,一个翼型的“双创”基地正在紧张施工,济钢集团融入城市、面向未来的“转型发展会客厅”呼之欲出。
从济钢职工分流安置的承接载体,到新济钢产业生态构建的战略支撑平台,再到新动能活力迸发的“双创”园区,3年来,济钢创智谷融入城市建设,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圈”,打造产业孵化“策源地”,走出一条根植济钢、反哺社会,助推新济钢转型发展战略落地的崭新之路。
构建济钢创新创业“新生态”
最近,在创智谷创业的原济钢职工范再奇心情格外舒畅。在创智谷孵化基地的楼顶空中花园里,范再奇告诉记者,空中花园的防水工程是他做的,项目招标中,他报出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百乐博这些依托创智谷平台创业的创客都是‘新济钢人’,这是给‘自己家’干活,即使赔钱,也要干!”
创智谷是济钢人应对无钢转型之痛,深入挖掘济钢空间、技术、人才、产业等有形和无形资产,打造的快速培育新动能的“双创”平台项目,是“逼”出来的转型。
“济钢转型往哪儿转?创业往哪儿创?表面上看缺项目,实际上缺人才。创智谷就是给新济钢的创新创业者提供一个具有强劲续航能力的‘充电桩’。”创智谷“80后”经理魏涛这样生动比喻。
伴随着“二次创业、重塑济钢”,3年来,创智谷从无到有,“摸着石头过河”,先后对接各类创业团队/项目1000余个,引入企业10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家、原济钢职工创业项目35个,带动原济钢职工和社会人员500多人就业。
入孵企业在创智谷的帮助下,取得知识产权96项,各类专利成果100余项。
“持续3年对产业梳理,把创智谷蓝图规划放置到融入泉城济南发展、为再造一个新济钢拓宽产业路中谋篇布局,百乐博确定了‘工北21号’科创综合体建设方案,创智谷未来发展的轮廓愈发清晰,步伐更加有力。”魏涛表示。
创智谷是在国家供给侧改革、钢铁行业结构性调整和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承继济钢国有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文化基因,顺应改革开放大势和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潮流,是聚焦新型数字经济和新型非碳能源产业发展方向的生动实践。
运用“国企平台、市场机制、生态赋能、价值分享”模式,创智谷围绕“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检验检测、产业互联网、绿色智能建筑”五大产业领域,整合内外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价值链等全要素资源,一方面推动科研院校、科创类企业和个人的前沿顶尖创新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产业化,一方面培育和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项目,赋能中小微企业和传统企业,实现产业落地和升级转型。双核驱动,并行发展,产创、产城融合发展模式雏形初现,新产业孵化生态圈初步形成。
今年前三季度,创智谷总产值逾3亿元。“感叹创智谷3年来发生的质变,也被创智谷团队的创业激情所感染,创智谷通过与济钢转型的各个板块相互融合,为园区企业提供全链条的产业体系和精准滴灌的孵化土壤。”今年8月26日,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尚胜波到创智谷参观时感慨地说。
激活科创产业孵化“原动力”
“从价值体现来看:技术是1,产品是10,到市场是100。”魏涛表示,“加快推动从1到100,减少产业项目孵化关卡、激活产业孵化‘原动力’,是创智谷正在做的事。”
8月12日,济钢11名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齐聚创智谷,以往,各个创新工作室习惯于“各自为战”。如今,创智谷提供平台,为他们组建“职工联合创新实验室”,并清除创新成果转化的“路障”。在这个平台上,11家创新工作室可以导入自身优势技术资源,共享、联结,通过打造创新共同体,让济钢技术资源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事实上,创智谷激活产业孵化“原动力”的作用已经显现。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口罩等防疫物资供应一度紧张,济钢创智谷迅速集聚优势资源,联合青岛院士港纳米材料团队,试制成功可代替熔喷布材料,效果更优的纳米口罩,仅用30天,就实现属于济钢特有品牌“康智卫”防疫口罩的生产与销售。
激活的前提是选择。“孵化100多家企业的筛选标准,是能为济钢转型发展提供支持,成为新济钢产业生态的一部分。”魏涛把创智谷的这一作用解释为“产业协同创新中枢”。“百乐博把创智谷孵化的产业生态资源,与济钢转型发展深度融合,源源不断地释放科技创新‘原动力’。”
创智谷对接资源“顶天立地”,不仅中小微企业青睐创智谷,数字政务阿里巴巴生态合作项目、清谷逆创工场硬科技,以及以硅谷、清华大学为代表的一些行业头部资源,也选择入孵创智谷。
创智谷精心孵化的新风光电子科技股份公司已经进入主板上市倒计时。“依托创智谷这个国企背景的双创平台,百乐博不仅在招聘应届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取得历史性突破,还在吸引外部智力合作上获得青睐,即将引进一名外籍院士驻站工作。”新风光济钢分公司经理马云生说。
高水平的“双创”平台服务能力、高质量创新创业项目集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创投的目光。
“济钢转型做城市服务业,既要面子,也要里子。没有里子,面子不可持续。有了里子,需要平台赋能,把面子做好。”魏涛说。
如今,职工创新、企业转型、产业孵化,正在起着化学反应,一个开放、创新、链接的新济钢产业生态正在建立。
递出济钢转型发展“金名片”
创智谷“工北21号”科创综合体规划为“一源引活水,一湾纳四区”。一期工程已于6月15日开工,计划于明年3月完成。7月31日,孵化基地大楼仅用25天就完成了2个月的工期,挂挡跑出“济钢速度”。
“‘工北21号’科创综合体的建设过程,是实践了3年的产业生态赋能型‘双创’模式的生动体现。”魏涛感慨地说,“25天中,有14个子分项目开工,16个施工队伍参战,参与建设工程项目的大部分是创智谷的孵化企业,好多是原济钢人的创业项目,他们是创智谷的生态合作伙伴。”
“创智谷孵化园区更新,全面升级了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创智谷党群办公室副主任李宏伟说,“未来运营平台将扩大为占地面积为46000平方米的现代科创综合体,产业化落地平台也将和济钢四新产业园以及其他子分公司强关联。”
随着打造产业生态赋能型“双创”升级版,创智谷正在向社会各界递出济钢转型发展的“金名片”:
更灵活的体制机制。为集聚项目和人才,济钢送出政策“大红包”,入驻企业和创客可进入济钢研发、合作、采购白名单。对于优质企业、项目或技术,可采取股权投资、资源换股、研发资源共享、技术服务支撑等市场化方式来培育。利用资源换股、生态孵化的绿色智能建筑“沃适德项目”,已打造被动房技术的样板空间;享受济钢开放平台的“找化客团队”,在上海离岸成功孵化“找罐车项目”,获得投资和业务拓展双突破。
更多元的盈利模式。2019年,创智谷实施契约化管理,倒逼魏涛和其创业团队进行更多元的盈利模式探索。“我和我的团队也是体制内的创业者。”魏涛笑言。持股孵化、协议持股、利润分红、营收占比、业务提成、资金托盘等一系列运营模式的创新探索,让创智谷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一举超过了奋斗目标。
更鲜明的核心优势。创智谷把党建挺在前面,把国企党员延展到入孵企业的联合党支部里,他们一重身份是“项目经理”,一重身份是“党建辅导员”。党建优势成为创智谷的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今年底,“熔炉·新时代党建教育示范基地”将初具规模,党建广场、信仰空间、奋斗之路、党群服务中心等文化氛围,丰富着创智谷的党建工作内涵。
“未来,这里必然是济钢创新创业的大舞台,是济钢打造城市钢厂转型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标杆的强引擎,是展示济钢转型发展优秀成果的会客厅。”魏涛说。(党 浅 张洪雷 李宏伟)